从昆明出发,来到节孝巷,来到翠湖南路65号宅院,来到西南联大,来到华山西路,来到翠湖公园西岸……一处处红色足迹,如同一部部活历史,讲述着昆明红色百年的漫漫征程与精彩华章。
知所从来,方明所去。昆明公租房公司推出“支部书记打卡红色文旅”系列报道,寻访昆明红色印记,重温红色记忆、聆听百年党史、品味红色文化,在红色故事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,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,在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,干在实处,走在前列,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谱写新时代新篇章。
“支部书记打卡红色文旅”第二站,走进翠湖西路——云南陆军讲武堂,回到那个血与火的年代,在聆听岁月回响与寻访时代英雄足迹中,结合主题鲜明的“红色研学”,让昆明红色地标成为党史学习教育“行走的课堂”。
云南陆军讲武堂,1909年开办至1928年结束,共招收学生19批,分步、骑、炮、工四科,为近代中国输送了近万名军事人才,是名扬海内外的“将帅摇篮”“革命熔炉”。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,先后被授予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、“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、“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”等荣誉称号。
在云南昆明中心城区的翠湖公园西岸,远远望见一座米黄色的老洋房,它就是被誉为“黄埔军校的摇篮”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。
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,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,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,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,后与黄埔军校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。
这里自古便是练兵习武之地,明朝时期镇守云南的“黔宁王”沐英在此建“沐王府”,效仿汉代名将周亚夫“柳营春试马,虎帐夜谈兵”做法,遍植柳树,厉兵秣马。清末时期进行军事改革,又在此选址创建新式学堂“云南陆军讲武堂”,培养军事人才。

1909年建成之后,云南陆军讲武堂共培养各类军官、军士9000余人,其中不乏许多邻国的有志青年,拒不完全统计,从第11期到第17期,朝鲜、越南来留学的青年就达200余名。
从这里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、叶剑英等为代表的三百余名中外将帅,还有越南,朝鲜两国的三军总司令,以及一个韩国总统,在那样一个年代,这里简直成为了军人们和将帅心中梦想的天堂。

讲武堂师生在辛亥革命、护国运动、北伐战争、土地革命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,建立了卓越的功勋。朱德在其《辛亥回忆》一书中把云南陆军讲武堂称为“革命熔炉”,陆军讲武堂在国内外具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,被誉为“百年军校,将帅摇篮”。
拂去历史尘埃,讲武堂几经修复展露出威严肃穆的风貌,至今日依旧在院子当中还能听见嘹亮的军歌。(故事来源:新华网)
每一处红色地标,留下的都是一段不可忘却的红色记忆,特殊的时间节点,我们一次次向历史深处回望,将红色地标变为现场课堂。昆明公租房公司惠云党支部走进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纪念馆,再次学习当年陆军讲武堂师生救亡图存、推翻压迫的勇气与爱国热忱。
“坚韧刻苦”的四字校训深深激励着全体党员:需要强大的自律,坚持不懈,吃苦在前的品质,矢志坚守自己内心的精神高地,为人民谋幸福,为国家谋复兴。